已写下 85 篇博客文章,共计 101,765 字,完整阅读预计需要 8.5 小时,已有 1,119,006 次阅读。

按照【分类】筛选文章

按照【标签】筛选文章

Cover

金铲铲之战九五新手教程

适用于当前 s9 赛季。 

Cover

笔记本、台式机、平板二合一?Mac、Win、Linux?

根据日常使用的需求进行选择,笔记本、台式机、平板和二合一电脑我都有尝试过,目前而言,最适合我个人的是笔记本。 

Cover

不如算了吧

最近在看房子,打算跟同事朋友三个人一起合租。高不成低不就的,要么特别偏远,要么看好的就比预算高些。反反复复跑了四五个地方没做决定,说白了,就是穷惹的祸。不然哪需要纠结呢?! 算了吧,再看看。总是这么安慰自己。 出来打拼了十年了,从最初的隔断房小单间,到跟朋友合租,到租整套,终于住进自己的房子里。为了工作离公司近,又出来租房子,生活压力整租又负担不起,我心里默默问了自己,难道又要沦落到合租很差的房子像住员工宿舍了吗? 所以咬咬牙,决定搬回家里。  

Cover

梦想清单8号:王初瘦V0

给捕梦者的投稿:1.建立一个家 

Cover

中年人就该有勇气面对过去的自己

这篇文字与罗永浩无关,只是觉得这个标题比较贴切我目前的状态。 提笔忘字,不禁想起这么一句话:“一日不读书,无人看得出;一周不读书,开始会爆粗;一月不读书,智商输给猪。” 已经不记得多久没有写些文字了,也许是被岁月磨平了个性,平日里所有的形容都用一句卧槽可以表达。细想想,这么个状态,已经持续了两年了吧。 过往如云烟,却历历在目。两年半前在当时公司附近买了房子;两年前的这个时候,也第一次随着自己的心意买了一台限量版小车。似乎生活慢慢步入了正轨,却又在一瞬间跌入谷底。成年人的崩溃,总是悄无声息。 ![懂事崩](https://user-images.githubusercontent.com/1890238/78338149-d07b4200-75c4-11ea-82b8-67182681ed13.jpg) > “真正成熟的大人有勇气成为别人的过去” 不得不说的是,这两年的时间,算是人生中最艰难的两年。其实很多朋友同事甚至亲人都不能够理解。似乎就像年轻的时候那种烦恼,不说憋屈,说了矫情。但又不同,年轻时无畏无惧,大不了重头再来。而岁月催人老,不会一而再地给我一次又一次再来过的机会了。 不知道多久没有出去走走了,也许是因为疫情的影响,更多的可能应该是贫穷限制了我的行动力。最多的娱乐活动就是站在窗边,看楼下的车水马龙,以及偶尔一声引擎的嘶吼。 从小,我就有一个梦想,做一名出色的赛车手。在大学毕业之前,我最擅长的绝活便是极品飞车的雨夜山路甩尾。我一直觉得,我应该是一个被技术耽误的好司机。只有开车在路上的时候,才是身心最放松的片刻。 现在这辆车虽然很喜欢,但始终感觉还差一点意思。曾心想着一步到位,买一辆 SUV,可以全地形,但不曾想,其实越野模式一次都没有开启过。就像《活着》里的歌词一样——“我那可怜的吉普车,很久没爬山也没过河,他在这个城市里,过的很压抑。” 或许,每个男孩子心中都装着一个跑车梦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埋藏到心底。记得以前看过这么一个调侃的段子:有些东西,生下来有了就有了;生下来没有,那就很难有了。 不服输,不服老,不服命运的不公,都没有用的。人生会面临一次又一次的交叉路口,或许选择不一定正确,但最好不留遗憾,不会后悔。 >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 > > 没有一丝丝改变 > > 时间只不过是考验 > > 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 其实一直以来,我的梦想之车是兰博基尼。几百万的价格,让慢慢懂事的我发现了望尘莫及。最接近它的一次,是在 18 年,SUV 车型 URUS 上市的时候。原本预计售价 130 万左右,对标玛莎拉蒂 Levante,咬紧牙关再多努力两年还是可以承受的。 结果。。。 ![urus](https://user-images.githubusercontent.com/1890238/78384363-a0f02800-760c-11ea-943a-3681d3b3d40a.jpg) 拉开了我与梦想之间的距离。紧接着又一次又一次的变故,把我逼向了低谷。以至于 `03+` 发布的时候我都没有关注。 或许 `03+` 是我离梦想最近的一部车,在我的眼里仿佛一台西装暴徒,吸引住了我这颗年轻而又骚动的心。 因为限量发售,所以关注了一段时间之后觉得可能与它无缘了。今年的 3 月 16 号,又发售了一批(性能版仅`80`台),我在前一天看到新闻,叫上了俩朋友一起抢,侥幸抢到了三台。 ![03+](https://user-images.githubusercontent.com/1890238/78207202-92522580-74d3-11ea-81e9-cb2d39bdbc8d.jpg) 订单号 60666,或许会是一个好兆头。再配一个 666 的车牌号,就更棒了。 低下头,摸摸自己的口袋,要不起。不得已,我想应该只能跟我的老伙计 01 时间限量版告别了。我很喜欢以前这台 01,虽然陪我的日子并不长,刚到两年。 都说是“成年人从来不做选择题,我都要!”可惜的是,囊中羞涩。 这两天看到新闻评价罗永浩直播带货说:“中年人就该有勇气面对过去的自己。”马上人到中年的我,虽然又走向了一事无成的边缘,但这就是人生呐。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比起一成不变,我更喜欢追求新鲜刺激的事物。01 就像是一个老好人,哪哪都好,但就是过于安分。03+就像是一个心态年轻的中年人,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放肆,也可以规矩本分。 所以这个决定虽然很艰难,但我并不会后悔。 还好,现在也不需要考虑车子的空间,毕竟也没孩子,A 级车足够了。毕竟一台车,也不能陪伴多少年,以后真有需要的时候再做打算吧。 脚踏实地,迟早还是会把生活、工作再扭回正轨的。 文末提醒一句: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Cover

说来有点可笑,听了你可别哭

最近从 11.17 华为发售 Mate 20 RS 以来,我已经抢了无数次,没有抢到。 

Cover

初瘦与那些他的三观不正的杂念

初瘦,在我老家的土话里是跟禽兽一个意思。用以自嘲坏事做多,所以总是在跟病魔做抗争。同时,文雅一点的说辞就是,想当初,也瘦过。 

Cover

创意分享:Redis 客户端

我在 iPad 上买过两个: - Redis Touch(6 元) - RedisFly (24 元) 但这两个都不支持 SSH 登录,让我很尴尬。 ## 第一步,分析:实现设想 没考虑原生方式,原因很简单,不会。 最初的设想是直接封装一个 Hybrid App,用 js 实现。 但搜索了一圈,好像没有什么方案可以直接在前端去连接 ssh 服务器的。 那么就需要服务器作为中转,将客户端的请求采用 ssh 连接进行透传,然后保持连接,并抛出 RESTful 或 Websocket 接口。 ## 第二步,应用架构 最终用户使用的网络传输过程大概是这样子的: ![redis-app.svg](./_attachment/redis-app.svg) ```sequence 客户端->应用服务器: 普通接口调用 应用服务器->用户服务器: ssh 连接 redis Note right of 应用服务器: 抛出接口 用户服务器-->应用服务器: 返回结果 应用服务器-->客户端: 返回结果 ``` ## 第三步,筹备 TODO List: - [ ] 设计 UI 原型 - [ ] 服务器端 ssh 连接 - [ ] 服务器端接口设计 - [ ] 开发客户端上层应用 - [ ] 进行测试发布 - [ ] 服务器优化,以允许更高并发客户端连接  

Cover

创意分享:Github/Coding 聚合客户端

## 为什么需要一个聚合的客户端 举个栗子,之前微博类产品风靡的时候,有很多类似的产品,如: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饭否、Twitter……那么,就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一个现象,手机上装了一大堆类似的 APP,然后用个文件夹放到一起。 实际上大多数也确实这么做了。切换不同的 APP,去刷内容不同但本质相近的微博消息。 同样,目前我在我的手机上各自装了 Coding.net 和 GitHub(GitPoint)客户端。 而最近,我在入手 iPad Pro 之后,发现 Cdoing 并没有对应的 iPad 客户端,从而萌生了这样的一个点子。 ## 第一步,分析 从技术实现的角度来讲,并不复杂。 因为它们都是代码管理平台,功能相近,有着许多共同之处,随便列举一些: - 都是通过 OAuth 进行鉴权 - 大多数都功能重叠,如:用户,项目,组织(团队),关注,ISSUE…… ## 第二步,设计接口逻辑架构 ![api.svg](./_attachment/api.svg) ```mermaid graph TD APP[应用层]-->INTERFACE(封装统一接口) INTERFACE-->|抛出参数一致|CODING[封装Coding API] INTERFACE-->|抛出参数一致|GITHUB[封装Github API] ``` ### 以 Star 一个项目为例 根据操作的类型进行判断,接口参数里带入类型即可。 ![star-project.svg](./_attachment/star-project.svg) ```sequence Action->Interface: 关注github\nwillin/leader.js.cool Interface->Github: 调用关注 Note right of Github: 抛出接口一致 Interface-->Action: 返回结果 Action->Interface: 关注coding\nwillin/leader.js.cool Interface->Coding: 调用关注 Interface-->Action: 返回结果 ``` ### 第三步,筹备 TODO List: - [ ] 整理完整的功能清单(包括相同功能和两个平台差异性功能) - [ ] 设计 UI 原型(两者的客户端可以选择一个作为主体风格,或者重新设计) - [ ] 封装底层接口 - [ ] 开发上层应用 - [ ] 进行测试发布  

Cover

iPad 开发/高效应用列表

 

Cover

2017.02.22 团队·经济·团队经济

 

Cover

MX Master Mac配置推荐

 

Cover

2016.06.20 我们都在乞讨

 

Cover

入手新域名 js.cool

 

Cover

2016.4.1 不要当傻瓜

## 不要让自己当傻瓜 在研发团队中,有两种常见类型的傻瓜。一种是一心钻技术,技术再深,在产品中无用武之地;另一种是一心构想理想化的产品,产品再宏大,无法被现有技术实现。 技术不是万能的,所有的技术都需要落地为产品,才能创造价值。技术就像是高楼之根基,得打下去,楼才能稳固;但却没有人能看到根基的样子。技术也像是内裤,得穿在身上,但不能逢人就扒出来展示一番。之所以会有鼓吹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却没有人推崇人人都是技术经理,人人都是架构师,人人都是算法工程师,就是这样的一个道理。 产品设计和技术研发是紧密关联的,很多技术人或产品人无法进步的瓶颈就在于坐井观天,固步自封。如果跳出技术的范畴去看产品,跳出产品的视野去谈技术,会有意外的收获。 技术并不需要钻研多深,能够满足产品的所有需求即可。产品也不需要功能多全,能够切实解决用户的某一痛点即可。在此基础之上,多余的部分,才能产出额外价值。 ## 不要把用户当傻瓜 其实对待客户,无论是当成傻瓜,还是当成上帝,都需要真诚。技术服务于产品,产品服务于用户,最终都是要让用户成为受益者。所以,做产品需要有同理心,不能搪塞,做可持续的产品,而不是一次性买卖。 哪怕用户真的是傻瓜,不是用来骗的,也应该要把用户当傻瓜宠。如果一个产品需要考验用户的记忆力,挑战用户的智商才能玩转,怎么会是一个好产品?一个连自己都不愿用的产品,拿出去卖的话可能都会挂不住脸。 迈出第一步,产品设计要合理。举个例子,大多数产品都会有按键,按键的个数和按键的功能都是有讲究的。比如为了缩减按键的个数,增加了每个按键的功能,导致有重叠,用户就需要靠记忆去记同一个按键,按多少下表示什么样的意义,就容易产生误操作。有一个很糟糕的设计案例就是一个按钮同时分到了四五种功能,有的要连按 5 次甚至 10 次,不仅浪费了记忆成本,还浪费了用户操作时间成本。显然,不能自诩这样的产品能够帮助用户培养耐心。 进阶,将合理的设计更贴心。比如常见的电子设备重置键大多是一个孔,需要用针或者其他尖细的东西捅进去才行。往往我们需要重置的时候,并不会用这么一样顺手的工具在身边。像苹果或一些手机,取 Sim 卡需要的卡针会随机赠送,但实际上可以再进一步,如果可以轻轻按压一下就自动弹出,不用任何工具,那将会更方便。当然其中也需要综合考虑一下美观、是否能够实现等因素。尽可能减少用户的麻烦,方便用户,为用户引导良好的行为和习惯,才会更受用户青睐。  

Cover

2016.3.29 新木桶原理

 

Cover

2016.2.29 人为什么活着

 

Cover

2016.01.27 治国

之前听过这么一个段子,说一个人跳槽,无非只有这么**两点**动机。 ## 钱,少了。 > 王者之国,使人民富裕;霸者之国,使士富裕;仅存之国,使大夫富裕;无道之国,国库富裕。——姜子牙 很多时候,我不是很明白,工作那么拼命到底是为什么。包括我自己,身边的很多人都很努力,却都很可悲。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累死累活,把自己拖垮了,低头看看瘪瘪的钱包,基本上还是一无所有。 那么多年,我们究竟努力把钱塞满了谁的口袋? ## 心,累了。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一种情况,是失人心。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或许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总是逆势而行,或恐回天乏力,神仙难救。 >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另一种情况,是失公正。公是公平,正是正义。若私心太重,罔顾客观事实,所及之处,人心不服。 故有 **_依道不依势、依志不依力_** <i className="fa fa-check-square-o"></i>之说。  

Cover

2016.01.05 多面世界

 

Cover

2016.1.2 月捐停止

 

Cover

2016.1.1 搬家

 

Cover

2014年终总结(物联)

 

Cover

离别赠言·给连云港电子口岸的发展建议

从六月份来到 EDI,到九月份离开,仅有短暂的三个月时间。感谢领导,和各位同事,在这段时间里,给与我的照顾与教诲。常言道,言多必失,少说话多做事。但就要离开了,我想把这段时间总结的一些心得建议反馈给领导,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望领导能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