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写下 85 篇博客文章,共计 101,765 字,完整阅读预计需要 8.5 小时,已有 1,119,387 次阅读。
按照【分类】筛选文章
按照【标签】筛选文章

代码灵魂——通过你的代码表达你的意图
> 曾经,我以为:“好的代码像首诗,烂的代码像坨屎。” 但对于代码质量的好坏、阅读性的好坏,却没有一个有效的度量标准。每个人心中的一杆秤,是不同的。 那么多年过去了,依然无法去统一所有人的编程思想。而什么样的代码,才是好的代码,渐渐地,在心中有了一部分标准的答案。

不如算了吧
最近在看房子,打算跟同事朋友三个人一起合租。高不成低不就的,要么特别偏远,要么看好的就比预算高些。反反复复跑了四五个地方没做决定,说白了,就是穷惹的祸。不然哪需要纠结呢?! 算了吧,再看看。总是这么安慰自己。 出来打拼了十年了,从最初的隔断房小单间,到跟朋友合租,到租整套,终于住进自己的房子里。为了工作离公司近,又出来租房子,生活压力整租又负担不起,我心里默默问了自己,难道又要沦落到合租很差的房子像住员工宿舍了吗? 所以咬咬牙,决定搬回家里。

2017.02.22 团队·经济·团队经济

浮云淡、解甲——二十七周岁沉思

2016.4.1 不要当傻瓜
## 不要让自己当傻瓜 在研发团队中,有两种常见类型的傻瓜。一种是一心钻技术,技术再深,在产品中无用武之地;另一种是一心构想理想化的产品,产品再宏大,无法被现有技术实现。 技术不是万能的,所有的技术都需要落地为产品,才能创造价值。技术就像是高楼之根基,得打下去,楼才能稳固;但却没有人能看到根基的样子。技术也像是内裤,得穿在身上,但不能逢人就扒出来展示一番。之所以会有鼓吹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却没有人推崇人人都是技术经理,人人都是架构师,人人都是算法工程师,就是这样的一个道理。 产品设计和技术研发是紧密关联的,很多技术人或产品人无法进步的瓶颈就在于坐井观天,固步自封。如果跳出技术的范畴去看产品,跳出产品的视野去谈技术,会有意外的收获。 技术并不需要钻研多深,能够满足产品的所有需求即可。产品也不需要功能多全,能够切实解决用户的某一痛点即可。在此基础之上,多余的部分,才能产出额外价值。 ## 不要把用户当傻瓜 其实对待客户,无论是当成傻瓜,还是当成上帝,都需要真诚。技术服务于产品,产品服务于用户,最终都是要让用户成为受益者。所以,做产品需要有同理心,不能搪塞,做可持续的产品,而不是一次性买卖。 哪怕用户真的是傻瓜,不是用来骗的,也应该要把用户当傻瓜宠。如果一个产品需要考验用户的记忆力,挑战用户的智商才能玩转,怎么会是一个好产品?一个连自己都不愿用的产品,拿出去卖的话可能都会挂不住脸。 迈出第一步,产品设计要合理。举个例子,大多数产品都会有按键,按键的个数和按键的功能都是有讲究的。比如为了缩减按键的个数,增加了每个按键的功能,导致有重叠,用户就需要靠记忆去记同一个按键,按多少下表示什么样的意义,就容易产生误操作。有一个很糟糕的设计案例就是一个按钮同时分到了四五种功能,有的要连按 5 次甚至 10 次,不仅浪费了记忆成本,还浪费了用户操作时间成本。显然,不能自诩这样的产品能够帮助用户培养耐心。 进阶,将合理的设计更贴心。比如常见的电子设备重置键大多是一个孔,需要用针或者其他尖细的东西捅进去才行。往往我们需要重置的时候,并不会用这么一样顺手的工具在身边。像苹果或一些手机,取 Sim 卡需要的卡针会随机赠送,但实际上可以再进一步,如果可以轻轻按压一下就自动弹出,不用任何工具,那将会更方便。当然其中也需要综合考虑一下美观、是否能够实现等因素。尽可能减少用户的麻烦,方便用户,为用户引导良好的行为和习惯,才会更受用户青睐。

2016.01.27 治国
之前听过这么一个段子,说一个人跳槽,无非只有这么**两点**动机。 ## 钱,少了。 > 王者之国,使人民富裕;霸者之国,使士富裕;仅存之国,使大夫富裕;无道之国,国库富裕。——姜子牙 很多时候,我不是很明白,工作那么拼命到底是为什么。包括我自己,身边的很多人都很努力,却都很可悲。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累死累活,把自己拖垮了,低头看看瘪瘪的钱包,基本上还是一无所有。 那么多年,我们究竟努力把钱塞满了谁的口袋? ## 心,累了。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一种情况,是失人心。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或许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总是逆势而行,或恐回天乏力,神仙难救。 >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另一种情况,是失公正。公是公平,正是正义。若私心太重,罔顾客观事实,所及之处,人心不服。 故有 **_依道不依势、依志不依力_** <i className="fa fa-check-square-o"></i>之说。

待重头、涅槃——二十六周岁思绪
如果你今天没有努力,明天就不会成功。 ## 风格 很久没有记录文字,摸起键盘已经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已经忘记了自己曾要做一个诗人,做一个小说作家。翻看回这几年来每一年写的东西,没能让自己读完,太过于悲观,或许是人生中最坎坷曲折的几个年头,但更多的,只是宣泄。就像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连自己都不愿意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又胖,又黑,这也就罢了,感觉还越来越丑了。 一直在围绕`生活`、`事业`、`爱情`来开展,似乎也是时候换一种风格了。 ## 进展(Progress) - 我达到的程度 在非技术领域涉猎广泛,尤其对经济学、心理学、物联网产业和产品、用户体验等各个方面。 呵呵,像上面这种废话就没什么说的必要了。虽然确实是事实。 现实和理想还是有差距的。去衡量一个人一段时间提升了多少,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衡量他创造了多说价值,以及给亲友带来多少便利。换言之,我做的很多事情并没有什么价值,并与我设想的相差甚远。总体来说,做的事情大多是很简单的,简单的事情我完成得也算不错。 说来惭愧,每天挣扎在各种简单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情中,大多做出来的成果也无非就是把一件简单的事情换另一种更简单的方法实现。而我渴望着,更大的困境和挑战。 ## 过程(Process) - 我在做的事情 不用多说也知道,一直是在做一些服务器相关的事情,目前主要是在做 Open API 平台和后台管理系统。关键词: DevOps、全栈、算法、性能、安全、并发、数据处理。 正如我刚说的,实际上做的事情都是在重复一些简单过程。是时候做出一些改变了,尝试一些新事物,和一些新创意。 除了主要工作,排在首位的是学习如何进行团队的协作与管理,这是一个薄弱点。 工作之外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好消息。 ## 计划(Program) - 我可能会去尝试 我又不是英雄,拯救世界我做不来。 在路上,做的都是为了先给自己一个更好的世界,给爱的人一个更好的世界,然后,才可能是给这个世界一个更好的世界。 这里有一份代办事项清单(未来的一年内): 1. **读一些书。**其实今年已经又买了很多,但因为很忙还没读完,如一些幽默故事,诗歌,技术等相关的。 2. **一场远行。**暂定 1000KM 之外。 3. **复习英语。**落下了很久,已经生疏了。 4. **一次升职。**然后给自己定更高的目标。 5. **改善生活习惯。**健康的身体,革命的本钱。 6. **一段感情。**一起步入爱情的坟墓。 或许并不算一件难事,建立一个家,积攒起匮乏的安全感。当然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 ## 结束亦是开始 记忆总是泛着一丝苦味,所以谈起的时候再努力也会显得有些消极,但实际上,面对未来,我是很乐观的人。我喜欢计划,也有明确的方向感。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扫视了一遍前文,宠辱不惊的感觉并不喜欢,实际在过去的一年里,喜悲不断。那就少写一点吧,多做一些实事。 不求做伟大的人,却要做大写的人,这就是我。

2014年终总结(物联)

志难酬、虚妄——二十五周岁放诞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不知不觉又是一个春夏,没有记录太多。虽是奔着多做事、少放屁,但也还是未见精进。

言有尽、蹉跎——二十四周岁自嘲
如果好久没有消息,那一定是过得不好。 是的,混得不是很好,甚至都懒得写些什么了,无论是记录心迹,还是技术相关。 转瞬间,毕业一年了。

北京,我将要离开你。挥别66脑
其实我不怎么喜欢北京,不是因为北京的人情不好,而是这里的环境太恶劣了。自从来了这里,每天都是在拉肚子中度过,每次刷牙都是满嘴的血沫子,指甲盖也劈了好几次。 终于,我选择了离开北京。也离开我现在所在的团队。我们的团队是一群很出色的人聚集的团队,我们的产品却一直迟迟没有上线。作为技术合伙人,我和经理华东在对产品的定位上有着很大的偏差。人生嘛难免有分歧,谁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完美的东西,我们谁都想追求,只是代价太高,时间太长。只是歧路坎坷,没有必要太过计较对与错。我尊重华东,更尊重华东想要的完美产品,只是我的能力给不了他。所以,也差不多该是离开的时候了。

离别赠言·给连云港电子口岸的发展建议
从六月份来到 EDI,到九月份离开,仅有短暂的三个月时间。感谢领导,和各位同事,在这段时间里,给与我的照顾与教诲。常言道,言多必失,少说话多做事。但就要离开了,我想把这段时间总结的一些心得建议反馈给领导,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望领导能批评指正。

理还乱、浮沉——二十三周岁反思
Shown off, Shone out. 想自己闪耀,就得想到燃烧殆尽的那一刻。 A bit blundering, then a bit elbowed. 每一丝浮躁,都会换来一丝排挤。

照无眠、荏苒——二十二周岁碎念
也许我看着很牛 B,或者装着很牛 B,其实很 SB。 我不想为自己辩解什么,其实我很庸俗,甚至可以说,是恶俗。

道不尽、流年——二十周岁感言
我 21 岁了,不仅未能顶天立地,甚至还没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总结这 20 年,主要是生活、爱情、事业三个方面。